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黑豆煎

黑豆煎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黑豆煎

药方名称黑豆煎

处方黑豆5升(雄者),桑根白皮5两(锉,以上用水2斗,煮令豆烂,取净汁,更入后药),羌活(去芦头,为末)半两,蒺藜子(炒,为末)半两,海桐皮(为末)半两,吴茱萸(汤洗,焙,炒干,为末)半两。

制法除前2味取汁外,入后4味末一处和匀,银石铫内文武火熬成煎。

功能主治脚气,并诸风毒。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黑豆煎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三:黑豆煎

药方名称黑豆煎

处方黑豆3升,附子1两(生用,去皮脐),天雄(生用,去皮脐),以上3味,用水1斗,同煮,候豆烂熟,即出,薄切,焙干,去豆用汁。天麻1两,五加皮2两,牛膝2两(去苗),威灵仙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脚气。缓弱无力,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入豆汁中,煎如稀饧。每服半匙,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三

普济方》卷一九五:黑豆煎

药方名称黑豆煎

处方黑豆1升,生地黄汁2两,麦门冬2两,生藕汁2两,酥半两。

制法先用水5盏,煎黑豆至2盏,去豆取汁,再煎至1盏,然后下蜜、生地黄麦门冬、生藕等汁并酥相和,慢火煎成膏,瓷器盛,候冷。

功能主治急黄。烦躁口干,遍身悉黄。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或1匙,1日3次,食后含化。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五

猜你喜欢

  • 拔管方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拔管方药方名称拔管方处方紫硇砂4分,蜣螂5分,红升丹4分,冰片4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拔疮管。主用法用量吹入。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疡科纲要》:拔管方药方名称拔管方处方壁

  • 鸡舌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鸡舌香散药方名称鸡舌香散处方香附子(炒.去毛)、赤芍药、天台乌(去木)、良姜(去芦.麻油炒)、肉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男子、

  • 拔疔膏

    《青囊秘传》:拔疔膏药方名称拔疔膏处方银朱、荔枝肉、蜗牛、鲜虾肉。制法同捣为膏。功能主治疔疮。用法用量贴之。摘录《青囊秘传》《经目屡验良方》:拔疔膏药方名称拔疔膏处方野菊花1钱5分,山慈姑1钱5分,升

  • 四柴胡饮

    药方名称四柴胡饮处方柴胡3~9克 炙甘草3克生姜3~7片当归6~9克(泻者少用)人参6~9克或15~21克功能主治扶正解表。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者。用法用量用水

  • 加味八味安神丸

    药方名称加味八味安神丸处方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茯神15克,九节菖蒲12克,琥珀12克,炒枣仁30克,白人参12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肉苁蓉12克。功能主治益精补肾

  • 保和去滞丸

    药方名称保和去滞丸处方陈皮5钱,半夏曲5钱,白茯苓5钱,枳实(麸炒)5钱,厚朴(姜汁炒)5钱,槟榔5钱,莱菔子(炒)2钱5分,木香2钱5分。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有积,胃弱

  • 固胎散

    药方名称固胎散处方条芩5钱,白术1两,砂仁(炒),阿胶珠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胎漏下血。用法用量方中砂仁用量原缺。摘录《松崖医径》卷下

  • 地六汤

    药方名称地六汤处方熟地6钱,苁蓉3钱(漂谈),麦冬3钱,白芍1钱,生地3钱,柏子仁2钱。功能主治水亏液涸,大便秘结。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温服。或加砂仁5-6分摘录《虚损启微》卷下

  • 六军丸

    药方名称六军丸处方蜈蚣(去头、足)蝉衣全蝎僵蚕(炒,去丝)夜明砂穿山甲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粟米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瘿瘤已成未溃者。用法用量每服0.9克,空腹时用酒送下。注意服药期间,忌

  • 镇液丹

    《古今医鉴》卷七:镇液丹药方名称镇液丹处方防风30克(炒)黄耆60克(蜜炙)白术30克(略炒)中桂30克 芍药30克(酒炒)大附子助克(面裹煨,去皮、脐,童便浸,炒)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