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阿胶梅连丸

阿胶梅连丸

《宜明论方》卷十:阿胶梅连丸

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

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入阿胶研匀,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昼夜五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油腻。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

《宣明论》卷十:阿胶梅连丸

药方名称阿胶梅连丸

别名阿胶黄连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半两,乌梅肉(去核,炒)半两,黄柏(锉,炒)半两,黄连半两,当归(焙)半两,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阿胶研匀,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色痢至夜蒸热,脉虚沉数者。

用法用量阿胶黄连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注意忌油腻脂肥诸物。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阴虚热陷,伤脏气而利下五色,至夜蒸热,是阴虚阳扰而热发于外焉。阿胶止阴虚之痢;当归养痢亡之血;连、柏炒黑,寒而且燥,不使阳热内扰,则阴中之湿亦化;苓、芍敛而且渗,能挽阴液偏亡,则尿利,大便亦实;炮姜暖胃守中,乌梅敛肝收液也。丸以苦酒之敛,下以米饮之和,使阳热顿化则真阴复完,而无液有归,下痢蒸热并瘳矣。此养阴化热之剂,为五色痢夜热之专方。

摘录《宣明论》卷十

猜你喜欢

  • 黄耆十补汤

    《仁斋直指》卷九:黄耆十补汤药方名称黄耆十补汤处方黄耆(蜜炙)当归(酒浸,焙)熟地黄(洗)茯神各15克白芍药30克人参白术酸枣仁(微炒)半夏(制)陈皮北五味子肉桂天台乌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30

  • 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药方名称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处方生大黄3钱,生甘草1钱,芒消1钱,芍药2钱,生地3钱。功能主治小儿疹病阳明府证,烦热谵语便秘。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去滓,入芒消煎化,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 减味竹叶石膏汤

    药方名称减味竹叶石膏汤处方竹叶5钱,石膏8钱,麦冬6钱,甘草3钱。功能主治阳明温病,脉浮而促者。用法用量上以水8杯,煮取3杯,1时服1杯,约3时令尽。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加味紫金丹

    药方名称加味紫金丹处方信砒5分(研细,水飞如粉),淡豆豉(晒干研末)1两5钱,麻黄(去节)4钱,当门子4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真绿豆粉捣和为丸,如芥菜子大。功能主治速通内闭。主哮证,外内皆寒者。用

  • 调元固表汤

    药方名称调元固表汤别名调元固本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甘草、蝉退。功能主治痘疮表虚,收靥痂壳粘着皮肉不落者。用法用量调元固本汤(《医钞类编》卷十九)。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一

  • 救母丹

    《辨证录》卷十二:救母丹药方名称救母丹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人参6克荆芥9克 益母草6克赤石脂末3克功能主治治难产子死胞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人参、川芎、当归以补产妇之气血,益母草下死胎,赤石脂

  • 清肺化痰健脾汤

    药方名称清肺化痰健脾汤处方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肺,化痰,健脾。主痰热壅肺,脾

  • 加减清热除湿膏

    药方名称加减清热除湿膏处方连翘18克 胆草12克 焦三仙30克 赤茯苓18克防风15克 桑皮12克(生)赤小豆15克菊花15克茵陈18克 条芩12克僵蚕12克(炒)甘草6克(生)制法上药以水煎透,去滓

  • 槐条膏

    药方名称槐条膏处方嫩槐条(要采一枝有7个头者,锉碎)49枝。制法麻油1斤,浸3日,用小火熬枯,去滓,入炒铅粉8两,收膏(宜春、夏熬收)。功能主治瘰疬,并疮毒。用法用量摊贴。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 桔梗黄耆汤

    药方名称桔梗黄耆汤处方桔梗(炒)2两,黄耆(细挫)1两,沉香(锉)1两,当归(切,焙)1两,芎藭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紫苏叶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胸膺痛。胸痹。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