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柴芍六君子汤

柴芍六君子汤

《金鉴》卷五十一:柴芍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柴芍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陈皮半夏(姜制)、甘草(炙)、柴胡白芍(炒)、钓藤钩。

功能主治慢惊。脾虚肝旺,风痰盛者。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眼睑润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4:209):瞿某,男,8岁。双目上眼睑不自主跳动,时作眨眼状,历时3个月。发作较剧时1分钟达20余次,父母劝阻不能罢,打骂不能止,苦于不能自制。伴见色萎形瘦,纳差,神疲懒动,咳嗽吐痰,舌淡红,苔白微腻,脉虚。证属土虚木贼,肝风内动之候。治当健脾化痰,柔肝止风。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天麻6g,僵蚕5g。服药2剂,眼脸跳动即现好转,精神稍佳,仍纳差,守原方加鸡内金6g,又4剂。服后精神振,胃纳增,眼睑跳动恢复正常。②慢惊风《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4:209):欧某,女,18个月。阵发性抽搐2月余。始则10日半月一次,最近日发2-3次,多方诊治,疗效不好。惊风发作则手呈鸡爪,目上视,面呈青色,不省人事。须臾自止。症见面色苍白,头发稀疏而直立,纳呆,舌淡,指纹浅红。证属脾虚血少,木失滋荣,肝风内动。方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僵蚕3g,天麻6g,全蝎2g。服上方2剂惊风止,4剂胃纳增,后去虫药,守原方复进3剂,追访至年底,惊风未再发,神态颇佳。

摘录《金鉴》卷五十一

医学集成》卷二:柴芍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柴芍六君子汤

处方六君加柴胡、芍药、葛根

功能主治健脾退热。主小儿表热,退后又热。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猜你喜欢

  • 浮麦散

    药方名称浮麦散处方人参2钱,当归1钱5分,熟地黄1钱5分,麻黄根5分,黄连(酒炒)5分,浮小麦1撮。功能主治产后阳虚盗汗。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7分服。摘录《竹林女科》卷三

  • 红豆散

    《得效》卷九:红豆散药方名称红豆散处方丁香3钱,木香3钱,缩砂5钱,红豆5钱,白姜5钱,桂枝5钱,陈皮5钱,青皮5钱,桔梗5钱,胡椒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身肿皮紧。用法用量每服2钱,秋石汤调下。摘

  • 史国公药酒

    《证治准绳》:史国公药酒药方名称史国公药酒处方虎胫骨(酒浸1日,焙干酥炙)62.5g 炙鳖甲62.5g 川牛膝62.5g枸杞子156g 干茄根(蒸熟)250g当归62.5g萆薢62.5g防风62.5g

  • 六物胡粉膏

    药方名称六物胡粉膏处方干商陆30克 干枸杞白皮15克干姜15克滑石30克甘草15克 胡粉30克制法上研为末。功能主治治腋下及手足心、阴下、股里恒如汗湿,其气甚臭者。用法用量以苦酒涂腋下,微汗出,易衣复

  • 猴枣散

    《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猴枣散药方名称猴枣散处方羚羊角3克麝香1.2克猴枣12克 月石(煅)3克 伽楠香3克川贝母(去心)6克 青礞石(煅成绛色,水飞)3克天竺黄(飞)9克制法上药各取净粉,除麝香

  • 柴胡清中汤

    药方名称柴胡清中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枳实、杏仁、石菖蒲、黄连、赤芍。功能主治湿温,胸满妄言,两胜逆冷。用法用量脉来洪数,或上盛下虚,加大黄以下之。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 青蒿汤

    药方名称青蒿汤处方青蒿(焙)知母(焙)甘草(炙)各60克半夏(汤洗七遍,姜汁制)30克常山(锉,焙)60克鳖甲(醋炙黄,去裙襕)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秦艽(去苗、土)各120克制法上九味,粗捣

  • 葛根清胃汤

    药方名称葛根清胃汤处方黄连葛根升麻甘草生地 山栀 丹皮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后,心下烦闷,渴而引饮,唇口干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渴甚,加石膏、人参、知母、花粉。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解炎汤

    药方名称解炎汤处方黄连5分,天花粉2钱,黄芩1钱,麦冬1两,茯苓5钱,桔梗1钱,甘草3分,陈皮3分,神曲5分。功能主治清心肃肺,消痰降火。主心火克肺,肺失清肃,水邪入之,气凝不通,液聚不达,口吐涎沫,

  • 防风桔梗汤

    《症因脉治》卷二:防风桔梗汤药方名称防风桔梗汤处方防风、半夏、枳壳、陈皮、桔梗。功能主治散风解表。主肺风痰端,脉象浮缓,风气胜者。用法用量不应,加桑白皮、地骨皮。摘录《症因脉治》卷二《痘疹仁端录》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