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

药方名称双黄连口服液

处方金银花375g黄芩375g连翘750g

性状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三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0,挥尽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半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蜜度为1.20~1.25(70~80℃测),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橘甘散

    《医学入门》卷七:橘甘散药方名称橘甘散处方橘皮(去白)4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痰嗽。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东医宝鉴》卷五引《医学正传》:橘甘散药方名称橘甘

  • 还元酒

    药方名称还元酒处方獖猪腰1对。功能主治男子劳伤而得瘵疾,渐见疲瘦,并传尸劳瘵。用法用量用童便2盏、无灰酒1盏,以新瓦瓮贮之,密封,慢火煮熟。至终夜五更初,温热,饮酒,食腰子。病笃1月效。平日瘦怯者,亦

  • 补阴升提汤

    药方名称补阴升提汤处方人参30克 热地30克白芍90克茯苓30克升麻6克甘草3克山药30克 北五味子9克山茱萸30克 诃黎勒9克功能主治主下痢伤阴,虚阳上浮,大便纯血,色如陈腐屋漏之状,肛门大开,不能

  • 生地黄煎

    药方名称生地黄煎处方生地当归黄耆(炙)甘草(炙)麻黄根浮小麦黄连黄芩黄柏各3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

  • 紫荆散

    药方名称紫荆散处方紫荆皮3克赤小豆3克荆芥3克地榆3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丹毒,从头上向脑后蔓延红肿,亦有肿而作痛者。用法用量以鸡子清调涂。如浑身作热者,内服防风通圣散加减,外宜用本方。摘录

  • 回令丸

    药方名称回令丸处方川楝子5两(酒炒),小茴3两(盐水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孕妇小腹疼痛,脉弦紧数。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各家论述妊娠湿热内蕴,寒邪外束,故小腹疼痛,胎因不安焉。川

  • 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药方名称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处方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活血通经。主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

  • 防风浴汤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防风浴汤药方名称防风浴汤处方防风如克 蒴翟(切)30克 羊桃根90克石南30克秦艽30克 川升麻30克苦参90克茵芋30克 白蒺藜30克蛇床子30克白矾30克枳壳30克制法上药

  • 人参粥

    药方名称人参粥处方人参15克(为末)生姜(去汁)15克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酸。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2升,煮取1升,入粟米1合,煮为稀粥,觉饥食之。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 粉砂饼

    药方名称粉砂饼处方粉霜1两,胡粉1两,硇砂半两,丹砂半两,白丁香半两,腻粉半两。制法上为末,入面1两,水和捏作饼,如棋子大,慢火烧熟。功能主治症块。用法用量每服1饼,麝香,米饮嚼破服。摘录《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