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蝈蝈

蝈蝈

《全国中草药汇编》:蝈蝈

药材名称蝈蝈

拼音Guō Guō

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

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G. inflata Ur.; G. gratiosa infuscata Ur.;G. sinensis Walker,以雄虫全体入药。捕捉后用白酒喷死,即时晒干或烘干备用。

生境分部南北各地。

功能主治解毒,行水,止痛。主治中耳炎,水肿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2~3个,瓦上焙焦,研面,吹耳内或黄酒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蝈蝈

药材名称蝈蝈

拼音Guō Guō

英文名katydisds

别名聒子、聒聒、山蝈蝈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螽斯科动物螽斯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螽斯,全体绿色。触角鞭状,长于体躯。复眼卵圆形。前翅近膜质,较弱,前缘向下倾斜,静止时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虫在左前翅的轭区有圆形的发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江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全体呈长圆形,灰绿色或黄褐色。头略呈圆形,复眼1对,卵圆形,触角1对,长鞭状,多脱落;前胸背板略呈细长圆柱形,中后胸被翅;胸足3对,多脱落,后足较大。气腥。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通络止痛。主水肿尿少;腰膝肿痛;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2-3只。外用:适量,研末吹耳。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中耳炎、水肿、腰腿痛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摇钱树根

    药材名称摇钱树根拼音Yáo Qián Shù Gēn出处本品以(木回)树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木回)树,滇、黔有之,湖南辰沅山中尤多。木性坚重,造船者取以为柁。叶如檀,秋时梢端结实,如红

  • 金橘核

    《中药大辞典》:金橘核药材名称金橘核拼音Jīn Jú Hé别名金橘子(《闽东本草》)。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的种子。性味味酸辛,性平,无毒。归经入肝、肺二经。功

  • 黑藁本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藁本药材名称黑藁本别名岩川芎、野川芎、岩林来源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辛,温

  • 地黄花

    药材名称地黄花拼音Dì Huánɡ Huā别名蜜罐(《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花蕾。功能主治治消渴,肾虚腰痛。①《本草图经》:"为末服食,功

  • 理肺散

    《中药大辞典》:理肺散药材名称理肺散拼音Lǐ Fèi Sàn别名接骨丹、小接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攀援耳草的全株。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原形态多年生攀援状草质藤本,长可

  • 胡葱

    药材名称胡葱拼音Hú Cōnɡ别名冻葱(《唐本草》),葫葱(《孙真人食忌》),冬葱(《蜀本草》),回回葱(《饮膳正要》),蒜葱(《纲目》),分葱、科葱(《中国蔬菜栽培学》)。出处《唐本草》来

  • 葛蕈

    《中药大辞典》:葛蕈药材名称葛蕈拼音Gě Xùn别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螺丝起(《湖南药物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蛇菇种植物蛇菇的全草。八月采。原

  • 小石藓

    药材名称小石藓拼音Xiǎo Shí Xiǎn别名垣衣来源药材基源:为丛藓科植物小石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isia controversa Hedw.[W.viridula Hedw.ex

  • 飞扬草

    药材名称飞扬草拼音Fēi Yánɡ Cǎo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

  • 梨果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梨果榕药材名称梨果榕别名舶梨榕、水石榴、梨状牛奶子来源桑科梨果榕Ficus pyriformis Hook. et Arn.,以茎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