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花斑叶

花斑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斑叶

药材名称花斑叶

拼音Huā Bān Yè

别名粪虫叶

来源葡萄花斑叶Cissus javana DC.[C. discolor Vent. ex Planc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疏风解毒,消肿散瘀,续筋接骨。

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煎水内服,外洗。

骨折筋伤,跌打扭伤,风湿麻木:捣烂敷患处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花斑叶

药材名称花斑叶

拼音Huā Bān Yè

别名粪虫叶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葡萄科植物花斑叶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攀援状灌木,有卷须。根茎肉质粗壮。茎具节,有小叶片1对。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下面红色;幼叶常具褐色花斑。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浆果成熟时黑色。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边、河旁阴湿的地方。分布云南,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疏风解毒,消肿散瘀,接骨续筋。治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骨折筋伤,跌打扭伤,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花斑叶

药材名称花斑叶

拼音Huā Bān Yè

英文名Herb of Java Treebine

别名粪虫叶、抽筋散、花脸叶、下面红、蛤蚂藤。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青紫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ssus javana DC.[C.discolor B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泥土,切段或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紫藤攀援状灌木。根茎粗壮,肉质。茎具节,无白粉,节部有2个小苞片;卷须与叶对生,不分枝。单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形或狭卵形,先端渐尖,基都心形,边缘有较多的小锯齿,下面红色;幼叶常具褐色花斑。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浆果,熟时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河边阴湿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辛;温

归经肺;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藤瘀止痛。主风湿;湿疹;皮肤瘙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脆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脆骨风药材名称脆骨风别名碎骨风、吊钟花、鸡白柴、茶条树、羊脆骨、青皮木来源铁青树科脆骨风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

  • 多刺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刺绿绒蒿药材名称多刺绿绒蒿拼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

  • 樱桃水

    《中药大辞典》:樱桃水药材名称樱桃水拼音Yīnɡ Táo Shuǐ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新鲜果实,经加工取得之液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樱桃"条。制法用鲜樱

  • 落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葵药材名称落葵拼音Luò Kuí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来源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

  • 醉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马草药材名称醉马草拼音Zuì Mǎ Cǎo别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来源豆科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甘

  • 豆豉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豉草药材名称豆豉草拼音Dòu Chǐ Cǎo别名通经草、蛇头细辛、疳积药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岩边香Valeriana hardwickii Wall.,以根或全草入药。

  • 泥炭藓

    药材名称泥炭藓拼音Ní Tàn Xiǎn别名大泥炭藓、水藓、水苔、地毛衣来源药材基源: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 palustre L.[S.obtusifol

  • 千脚虫

    药材名称千脚虫拼音Qiān Jiǎo Chónɡ别名大草鞋虫、马陆来源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圆马陆科马陆Prospirobolus joannsi (Brolemann),以全体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牙痈草

    《中药大辞典》:牙痈草药材名称牙痈草拼音Yá Yōnɡ Cǎo别名破布草、破布粘、大号疟草、一条龙、母一条根、半边龙。出处福建来源为紫草种植物披针叶琉璃草的全草。5~8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二

  • 大良姜

    药材名称大良姜拼音Dà Liánɡ Jiānɡ别名山姜、良姜(《广西中草药》)。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茎。2~3月采挖根茎,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原形态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