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秧鸡

秧鸡

《中药大辞典》:秧鸡

药材名称秧鸡

拼音Yānɡ Jī

别名水鸡,秋鸡(《动物学大辞典》)。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为秧鸡科动物秧鸡

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头小:嘴比头长,基部赤色,先端淡黑。颈长;上体羽毛暗灰褐色,带黑色斑纹,头部斑纹尤为显着。两翼表面大半灰褐,下体褐色,两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间,羽端白色。脚带赤褐色,前趾颇长,约与嘴等长,趾无蹼。

栖息沼泽或近水草丛中。步行快速,不善高飞。食蚯蚓,昆虫、植物嫩芽等。

生境分部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迁福建、广东一带越冬。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治蚁瘘。"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秧鸡

药材名称秧鸡

拼音Yānɡ Jī

英文名Rail

别名水鸡、秋鸡

出处出自汪颖《食物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llus apuatic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用。

原形态秧鸡,体长约30cm。头小;颈长。上体羽毛暗灰褐色,带黑色斑纹,头部斑纹尤为显着。两翼表面大半灰褐。下体褐色,两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同,羽端白色。胫羽黑而有白色横斑。嘴黑褐,下嘴基部较淡。脚棕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沼泽或近水草丛中,单个或成对活动,步行快速,不善高飞。性畏人。以水生昆虫、蚯蚓、植物嫩芽为食。

资源分布: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迁福建、广东一带越冬。

化学成分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类(lipid)。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补中益气。主蚁瘘;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

各家论述汪颖《食物本草》:治蚁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丹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丹参药材名称丹参拼音Dān Shēn英文名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 海蝰

    药材名称海蝰拼音Hǎi Kuí英文名Praescutata viperina;Viperine别名海蛇、黑尾海蛇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蛇科动物海蝰除去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

  • 山木通

    《中药大辞典》:山木通药材名称山木通拼音Shān Mù Tōnɡ别名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江西草药》),蓑衣藤,万年藤(《湖南药材》),大叶光板力刚(《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大木通(《贵

  • 大理菊

    药材名称大理菊拼音Dà Lǐ Jú别名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hlia pinnata Cav. [D. uariabilis D

  • 豆包菌

    药材名称豆包菌拼音Dòu Bāo Jūn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硬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olit

  • 花椒根

    《中药大辞典》:花椒根药材名称花椒根拼音Huā Jiāo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根。化学成分同属植物香椒子根皮含茵芋碱、小檗碱、马栗树皮素二甲醚。性味《纲目》:"辛,热,微

  • 直萼黄芩

    《中药大辞典》:直萼黄芩药材名称直萼黄芩拼音Zhí è Huánɡ Qín别名半枝莲、滇紫花地丁(《云南中草药》),屏风草、小黄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

  • 角花胡颓子

    药材名称角花胡颓子别名羊母奶子、吊中子藤来源胡颓子科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es Benth.,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叶:平

  • 牛舌头

    药材名称牛舌头拼音Niú Shé Tou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谷蓼

    药材名称谷蓼拼音Gǔ Liǎo别名水珠草(《植物学大辞典》)。出处河南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露珠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茎直立,光滑,节间的基部略膨大。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6~8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