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柄短肠蕨

毛柄短肠蕨

药材名称毛柄短肠蕨

拼音Máo Bǐnɡ Duǎn Chánɡ Jué

英文名Widened Twin-sorus Fern

别名贯众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antodia crinipes(Ching) Ching[Diplazium crinipes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1.5m。根茎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黄褐色、线形鳞片,长约1cm,边缘黑色,稍开展。叶簇生;叶柄长30-60cm,粗约5mm,直立,坚硬,禾秆色,上面有纵沟;叶片纸质,无毛,三角形,顶部渐尖并为羽状,长70-100cm,基部宽约80cm,二回羽状;羽片约8对,互生,斜向上,相距8-10cm,柄长4-5cm,基部1对最大,长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20-25cm,先端渐尖;小羽片10-20对,互生,柄长2-4mm,披针形,长达1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边缘具圆齿或羽裂达1/3-1/2,裂片长圆形,斜向上,先端圆形或钝头或截形,略具细锯齿;每裂片有小脉4-5对,羽状,单一。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下,在基部上侧小脉上的为双生,其余单一;囊群盖线形,膜质,褐色,宿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900m的林下溪边湿地或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微苦;凉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驱虫。主肠炎;流感;肝炎;疮疖;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湿、驱虫的功能。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大香

    药材名称土大香拼音Tǔ Dà Xiānɡ别名云南茴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云南八角的成熟果实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simonsii Maxim.[I.yunna-nense(

  • 刺梨根

    《中药大辞典》:刺梨根药材名称刺梨根拼音Cì Lí Gēn别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化学成分根

  • 栾樨

    药材名称栾樨拼音Luán Xī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Indian Pluchea别名格杂树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u

  • 东北埃蕾

    药材名称东北埃蕾来源龙胆科东北埃蕾Centaurium meyeri (Bunge) Druce [Erythraea meyeri Bunge],以带花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辽宁、吉林、内蒙古。性味苦,

  • 鱼油

    药材名称鱼油拼音Yú Yóu别名鱼脂来源药材基源:为从魟科、鳐科食用鱼中提取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2.Dasyatis ua

  • 麋肉

    《中药大辞典》:麋肉药材名称麋肉拼音Mí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大热。"②《饮膳正要》:"味甘,温,无

  • 滇崖爬藤

    药材名称滇崖爬藤拼音Diān Yá Pá Ténɡ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全年可采。一般鲜用。原形态

  • 赤楠蒲桃叶

    药材名称赤楠蒲桃叶拼音Chì Nán Pú Tá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

  • 满天星

    《中药大辞典》:满天星药材名称满天星拼音Mǎn Tiān Xīn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全草。全年可采,阴干。原形态植物体黄绿色或棕色。幼枝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

  • 香雪兰

    药材名称香雪兰拼音Xiānɡ Xuě Lán别名小菖兰、小红蒜、菖蒲兰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种植物香雪兰的球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eesia refracta Klatt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