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柞木根

柞木根

《中药大辞典》:柞木根

药材名称柞木根

拼音Zhà Mù Gēn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秋后挖取根部,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柞木皮"条。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核咯血,瘰疬。

①《草木便方》:"治黄疸,鼠瘘,难产,胎死腹中。"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行肝络。治血气腹痛。"

③《四川中药志》:"治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酒调。

复方①治黄疸,水肿,关窍不通:柞木根四至六钱。煎服或烧炭兑酒服。(《四川常用中草药》)

②治痢疾:柞木根三两。煎汤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肺结核咯血:鲜柞木根皮二至四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④治瘰疬、鼠瘘:柞木根、何首乌、九子连环草夏枯草母猪藤昆布海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柞木根

药材名称柞木根

拼音Zhà Mù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Xylosma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Croton congestum Lour.;X.japonicum (Walp.) A.Gray;X.racemosum (Sieb.et Zucc.) Miq.]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亦可鲜用。

原形态柞木常绿灌木或小乔大,高2-10m。枝干常疏生长刺,尤以小枝为多。叶革质,互生,具柄,长3-10mm;叶片广卵形、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侧脉4-6对。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长1-2cm,有柔毛;萼片4-6,卵圆形;无花瓣;雄花有多数雄蕊,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位于雄蕊外围;雌花花盘圆盘状,边缘略成浅波状,子房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浅裂。浆果球形,直径3-4mm,成熟时黑色,先端有宿存花柱。种子2(-3)颗。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散瘀;催产。主黄疸;痢疾;水肿;肺核咯血;瘰疬;跌打肿痛;难产;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8g,鲜品60-120g;或烧存性研末酒调。

注意孕妇禁服。

复方①治黄疸,水肿,关窍不通:柞木根四至六钱。煎服或烧炭兑酒服。(《四川常用中草药》)②治痢疾:柞木根三两。煎汤服。(《湖南药物志》)③治肺结核咯血:鲜柞木根皮二至四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瘰疬、鼠瘘:柞木根、何首乌、九子连环草夏枯草母猪藤昆布海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治黄疸,鼠瘘,难产,胎死腹中。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行肝络。治血气腹痛。

3.《四川中药志》:治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茉莉叶

    《中药大辞典》:茉莉叶药材名称茉莉叶拼音Mò Lì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q

  • 竹柏

    药材名称竹柏拼音Zhú Bǎi出处1.《纲目》木部柏条载:“峨眉山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2.《植物名实图考》罗汉松条载:“考《益部方物记》,竹柏叶繁长,而箨似竹。如以箨为落叶则甚肖,若以为笋

  • 荚蒾子

    药材名称荚蒾子拼音Jiá Mí Z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果实。性味《唐本草》:"味甘。"功能主治《千金翼方》:"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

  • 鸡子

    《中药大辞典》:鸡子药材名称鸡子拼音Jī Zǐ别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经》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化学成分鸡子可分鸡子壳、鸡子白、鸡子黄、凤凰衣(内膜)几个部分,成

  • 藁本

    《中国药典》:藁本药材名称藁本拼音Gǎo Běn英文名RHIZOMA LIGUSTICI别名香藁本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

  • 野三七

    药材名称野三七拼音Yě Sān Qī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采收和储

  • 猕猴骨

    药材名称猕猴骨拼音Mí Hóu Gǔ别名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

  • 胖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药材名称胖儿草拼音Pànɡ ér Cǎo别名黑脚杆来源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 桃奴

    药材名称桃奴拼音Táo Nú别名瘪桃干、阴桃子、气桃子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自落的幼果。夏初拣落地的幼果,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

  • 檵花叶

    《中药大辞典》:檵花叶药材名称檵花叶拼音Jì Huā Yè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檵花的叶或茎叶。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类、鞣质和没食子酸。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叶的提取物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