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二仙草

药材名称小二仙草

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别名豆瓣草、蚁塔、砂生草

来源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Brow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用于咳嗽哮喘,痢疾,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品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二仙草

药材名称小二仙草

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四川中药志》),水豆瓣、豆瓣菜(《贵州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全草。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纤弱草本,丛生,高20~40厘米。茎四棱形,带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叶小,具短柄,对生,茎上部叶有时互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6~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小齿,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淡绿色或紫褐色。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小花,两性;萼管具棱,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红色;雄蕊8,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纵棱,花柱4条,柱头密生淡红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长约1毫米,秃净而亮,有8棱。花期夏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山及沙地上。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苦辛,平。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平,味辛涩。"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活血,解毒。治二便不通,热淋,赤痢,便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烫伤。

①《四川中药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疗赤痢,并治热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及咳嗽哮喘。"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赤白痢:鲜小二仙草二两,红白糖为引。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血崩:小二仙草二两,金樱子根一两,精肉四两。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女子干病:豆瓣草、石枣子、石柑子、石海椒。炖猪肉服。如服后月经已通,可加益母草对叶草再服。(《四川中药志》)

④消水肿:豆瓣草一两,切细,红糖五钱。蒸服。(《贵州草药》)

⑤治烫伤:豆瓣草适量,研末,加冰片少许,麻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二仙草

药材名称小二仙草

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malllfower Seaberry

别名豆瓣草、女儿红、沙生草、水豆瓣、豆瓣菜、蚁塔、砂生草、地茜、白粘草、同丹药、斑鸠窝、船板草、地花椒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小二仙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loragis micrantha (Thunb.) R.Br.ex Sidb. Et Zucc.[Goniocarpus micranthus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纤弱草本,丛生,高20-40cm。茎四棱形,带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叶小,具短柄,对生,茎上部叶有时为互生;叶片通常卵形或圆形,长6-10cm,宽4-8mm,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小齿,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淡绿色或紫褐色。圆锥花序顶生,由细的总状花序组成;花小,两性;萼管具棱,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红色;雄蕊8,花药紫红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比值棱,花柱4,柱头密生淡红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长约1mm,秃将而亮,有8棱。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山及沙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湿25-28℃,以肥沃、潮湿沙土成砂质壤土栽种为宜,粘土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裂。秋季采收成熟果实,稍晾干后立即播种育苗,种子与草木灰拦匀后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沙2cm,稍镇压,浇水,苗高5-6cm时,按行株距15cm×10cm开穴,每穴栽2株。

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及时中耕除草。春、夏季各追施1次人粪尿或复合肥,秋后追施1次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膀胱;无毒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热利湿;调经活血。主咳嗽;哮喘;热淋;便秘;痢疾;月经不调;跌损骨折;疔疮;乳痈;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鲜品20-60g;或捣绞汁。外用:适量,干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散。

各家论述1.《四川中药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疗赤痢,并治热淋,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及咳嗽哮喘。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无莿根

    《中药大辞典》:无莿根药材名称无莿根拼音Wú Cì Gēn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粤蛇葡萄的根或全株。原形态粤蛇葡萄,又名: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田浦

  • 绵毛娃儿藤

    药材名称绵毛娃儿藤别名通脉丹、三白根、大白前[广东马山]来源萝藦科棉毛娃儿藤Tylophora mollissima Wig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全叶:治哮喘。根:清肺热,止咳

  • 西施舌

    《中药大辞典》:西施舌药材名称西施舌拼音Xī Shī Shé别名车蛤(《闽部疏》),土匙、沙蛤(《闽中海错疏》)。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肉。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原

  • 山玉兰

    药材名称山玉兰别名土厚朴、野厚朴、野玉兰、优昙花来源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 Franch.,以树皮和花(或花蕾)入药。春夏采花(或花蕾)和树皮,晒干。性味树皮:苦、辛

  • 天罗水

    药材名称天罗水拼音Tiān Luó Shuǐ英文名juice of Towel Gourd别名丝瓜水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芭中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

  • 铃铃草

    药材名称铃铃草拼音Línɡ Línɡ 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

  • 散瘀草

    药材名称散瘀草别名退血草、散血草、白毛筋骨草、地龙胆、紫背金盘、破血丹、石灰菜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散瘀草Ajuga nipponensis Makin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寒。

  • 岩景天

    药材名称岩景天拼音Yán Jǐnɡ Tiān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吉林景天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middendorffianum Maxim.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挖,全草

  • 阴香叶

    《中药大辞典》:阴香叶药材名称阴香叶拼音Yīn Xiānɡ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化学成分含丁香油酚,芳樟醇等挥发

  • 对叶油麻根

    药材名称对叶油麻根拼音Duì Yè Yóu M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合东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taitoense Hayata.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切片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