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卤地菊

卤地菊

《中药大辞典》:卤地菊

药材名称卤地菊

拼音Lǔ Dì Jú

别名黄花龙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卤地菊全草。6~7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蔓草,地上茎分歧,匍匐,节节生根。茎圆形,全体密被刚硬短毛。叶对生;质微厚,长椭圆形,有时卵形或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4~14毫米,通常钝头,少有锐头,基部楔形,叶前缘有3大缺齿,后缘有小浅锯齿;叶柄细长,长3~4厘米。头状花序;总苞半球形,苞片卵形,着生粗剐毛;边缘舌状花1列,雌性,舌片黄色,长8~11毫米,宽4毫米;中央管状花两性,花冠筒形,5齿裂,药先端有附属物,花柱锐头。瘦果被密刚毛,长3.5~4毫米,宽2毫米,具棱3~4条,果顶端截形,无齿状冠毛环。花期7~8月。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地。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酸甘,平,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蛾,喉痹,白喉,百日咳,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疔疮。

①《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

②《泉州本草》:"治急性扁桃腺炎,扁桃腺周围脓肿,肺炎,支气管炎,喉头炎,喉炎,百日咳,齿龈炎,高血压,肝热咳血,热型哮喘,鼻衄;外治蛇头疔,肚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喉蛾:卤地菊鲜的全草一两(干的六钱)。和醋煎,再用消毒过的棉花包扎筷头蘸药醋拭患处。(《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喉痹:卤地菊鲜的全草一握。用冷开水或淘米水洗净并捣烂,绞汁,和等量的冬蜜调服。或取鲜的全草五钱(干的三钱),和醋煎开,漱喉。(《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白喉:卤地菊一两五钱,冰糖五钱。开水一杯冲炖服。(福建《民间实甩草药》)

④治百日咳:卤地菊五钱,山东梨三片。炖服。(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⑤治肺病痨热:卤地菊鲜的全草一握。洗净并捣烂,绞汁,和等量冬蜜,开水冲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麻疹初起:卤地菊煎汤代茶。(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⑦治肺炎高热喘咳:鲜卤地菊全草一两(儿童减半)。洗净,捣烂绞汁,调蜜炖热温服,日二次。

⑧治白痢:鲜卤地菊全草一两半。水二碗,煎成一碗,泡乌糖内服。

⑨治乳腺炎:酌取鲜卤地菊叶及嫩芽,和稀饭捣烂敷患处。

⑩治蛇咬伤:鲜卤地菊全草二两,洗净,捣烂和酒绞汁内服;渣敷患处。(⑦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防治白喉:㈠预防:用鲜卤地菊全草0.5~1两(干者减半)洗净切碎,加水煎取20毫升(儿童减半),每天1次,连服3天;或将全草榨汁,加相当于药汁1/4的醋调匀,用棉签蘸药液涂搽咽喉部及扁桃体,每天1~2次,连搽3~6天。㈡治疗:用卤地菊1~5两(3岁以下2两,3岁以上3两,成人5两)水煎,每日3次分服;另用卤地菊醋剂拭咽,每日2次,至伪膜消退,其它症状消失为止。混合型病例加用青霉素,中毒型病例再酌情加用葡萄糖、维生素C、激素。共治疗443例,治愈439例。其中限局型病例平均疗程3.8天;Ⅱ°中毒型病例平均疗程为5.5天.有效病例退热时间平均为1.2天,其中Ⅱ°中毒病例为1.7天;伪膜消退最早的为2.6天(限局型),最长者为5.1天;细菌转阴时间以扩散型病例较慢,为5.1天,其余各型平均2天左右。实践中还观察到,卤地菊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也有疗效。此外,曾报道用鲜卤地菊2两,配以甘草2钱、通草5分为1剂,水煎,分3~4次温服,每日可连服1~4剂;局部涂以卤地菊醋剂,每日2~3次。绝大部分病例合并应用青霉素及维生素B、C;合并心肌炎及喉梗阻的病例,及时采用其它方法对症处理。共治773例,治愈756例,死亡17例。多数在2~6日临床症状减轻,2~7日内伪膜消失;细菌转阴平均为4.9天。

备注上述植物之变种在福建部分地区亦同等入药。习称"瘠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卤地菊

药材名称卤地菊

拼音Lǔ Dì Jú

英文名Herb of Prostrate Wedelia

别名黄花龙舌花、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尖刀草、黄花蜜菜、瘠草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卤地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delia prostrata (Hook. Et Arn.) Hemsl.[Verbesina prostrata Hook. Et Ar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钱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卤地菊 一年生草本。茎匍匐,长25-80cm或更长;基部茎节生不定根,节间长2-4cm,工在上产可达6-8cm;茎圆形,密被短糙毛,糙毛有时成钩状。叶对生;叶无柄叶有1-5mm长短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连叶柄长1-4cm,宽4-9mm,先端钝,基部稍狭,边缘有1-3对不规则粗齿或细齿,稀全缘,两面密被基部为疣状的短糙毛,中脉和近基发出的1对侧脉,不明显,无网状脉。头状花序少数,径约10mm,单生茎顶或上部叶腋,无花序梗或有长1-6mm花序梗;总苞近球形,径约9mm;总苞片2层,外层叶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6mm,先端钝或略尖,内层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约6mm,先端三角状短尖;托片折叠成倒卵状长圆形,长6-7mm,基部较狭,先端短尖;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长圆形,长7-9mm,宽约3mm,先端3浅裂,管部约与子房等长;管状花黄色,长6-7mm,向上渐扩大成钟状,檐部5裂,裂片近三角形,先端稍钝,疏被短毛。瘦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4mm,宽2.5-3mm,先端截平,但中央稍凹入,凹入处密被短毛;无冠毛及冠毛环。花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岸干燥沙土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多缠绕成团,茎细长,节上生细根,被硬刚毛。单叶对生,吉皮多破碎,完整的叶片披针状卵形,长1.5-4.5cm,宽4-9mm,表面绿褐色,被硬刚毛。可见小头状花序生于茎顶端,花黄棕色。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从叶子中分得3α-巴豆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酸(3α-tigolyolxy-ent-kaur-16-enic acid),3α-桂皮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酸(3α-cinnamoyolxy-ent-kaur-16-enic acid),1β-乙酰氧基-4α,9α-二羟基-6β-异丁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1β-乙酰氧基-4α,9α-二羟基-6β-异丁类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methacryloxyprostatolide),1β,9α-二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9β-di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oxyprostatolide),1β,9α-二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烯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9α-diacetoxy-4α-hydroxy-6β-methacryloxypro-statolide)。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痰止咳。主感冒;喉蛾;喉痹;百日咳;肺热喘咳;肺结核咯血;鼻衄;高血压病;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

2.《泉州本草》:治急性扁桃腺炎,扁桃腺周围脓肿,肺炎,支气管炎,喉头炎,喉炎,百日咳,齿龈炎,高血压,肝热咳血,热型哮喘,鼻衄;外治蛇头疔,肚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假香附

    药材名称假香附拼音Jiǎ Xiānɡ Fù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砖子苗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iscus sumatrensis(Retz.)T.Koyama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

  • 小蓑衣藤

    药材名称小蓑衣藤拼音Xiǎo Suō Yī Ténɡ别名小木通(《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蔓生灌木,高可达5米。茎绿色至褐色

  • 虎咬癀

    药材名称虎咬癀拼音Hǔ Yǎo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粟米草科植物星毛粟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llugo lotoides(L.)O.kuntze[Glinus lotoides L

  • 浙皖粗筒苣苔

    药材名称浙皖粗筒苣苔别名华东佛、肚苣苔、岩青菜来源苦苣苔科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 chienii 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毒。主治小

  • 盘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盘龙参药材名称盘龙参拼音Pán Lónɡ Shēn别名绶草、龙抱柱、盘龙草、双瑚草来源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Spiranthes australis (R. Bro

  • 豆油

    《中药大辞典》:豆油药材名称豆油拼音Dòu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种植物大豆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化学成分豆油的脂肪酸中,饱和的一般在10%左右,余为不饱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

  • 黄粱米

    《中药大辞典》:黄粱米药材名称黄粱米拼音Huánɡ Liánɡ Mǐ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植物黄粱的种仁。原形态梁为禾本科

  • 冲天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冲天果药材名称冲天果别名闹鱼藤、冲天子、毒鱼藤来源豆科冲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

  • 莽草

    《中药大辞典》:莽草药材名称莽草拼音Mǎnɡ Cǎo别名芒草(《山海经》),葞、春草(《尔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红桂(《梦溪笔谈》),鼠莽(《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本兰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

  • 鸡肾草

    《中药大辞典》:鸡肾草药材名称鸡肾草拼音Jī Shèn Cǎo别名鸡肾子、腰子草、双仁、肾经草(《荆州中草药》)。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鸡肾草的全草。8~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