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藜

刺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藜

药材名称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

来源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ristata (L.) Moq.],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荨麻疹。

用法用量2两,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刺藜

药材名称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藜科植物刺藜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稍有条棱,白绿色,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分枝多,开展,下部枝较长,上部枝渐短。叶互生,条形或披针形,长2.5~5.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无毛。主脉明显;叶柄不明显。二歧聚伞花序,分枝多且密,枝先端具刺芒,花多数,小形,单生,近无梗,生于芒状小枝腋内;花被片5,狭长圆形,稍具隆脊,背部绿色,具白色边缘,或带红色边缘,内曲。胞果圆形,顶基压扁;果皮膜质。种子横生,边缘有棱,黑褐色。果熟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砂质地、田边路旁,为耕地杂草。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河南、河北等地。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

复方治风疮疙瘩,荨麻疹:刺藜二两。煎水外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藜

药材名称刺藜

拼音Cì Lí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野鸡冠子

出处出自《河南省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刺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ba Chenopodii Aristat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收割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5cm,宽4-10mm,先瑞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主脉明显,黄白色。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为复二歧聚伞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小形,两性,近无柄;花被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骤尖,背部稍肥厚,绿色,边缘膜质,果时开展。雄蕊5,不外露。胞果圆形,先端压扁,不全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圆形,边缘有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沙质地、田边路旁,为耕地杂草。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灰黄至黄绿色。叶皱缩破碎,全缘。花序生于枝端及叶腋,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胞果圆形,果皮透明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圆形,黑褐色,长不及1mm,有光泽。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不定式气孔。②胞果表面观:果皮薄膜状,表面皱缩,细胞轮廓不清。③种皮表皮细胞栅状,棕色。④花冠裂片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⑤柱头细胞多数是长乳突状。③花粉粒圆球形,直径约20μm,表面隐约可见散孔点。

⑦枝端尖刺,由众多端尖的薄壁细胞组成。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风止痒。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韭菜莲

    药材名称韭菜莲拼音Jiǔ Cài Lián别名赛番红花、旱水仙、空心韭菜、风雨花来源石蒜科韭菜莲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

  • 桦革裥菌

    药材名称桦革裥菌拼音Huà Gé Jiǎn Jūn别名桦褶孔菌、蘑菇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桦革裥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zites betulina(L.ex Fr.)Fr.[Ag

  • 祖司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祖司麻药材名称祖司麻拼音Zǔ Sī Má别名祖师麻、黄瑞香、大救驾、金腰带、黄狗皮来源瑞香科瑞香属植物黄瑞香Daphne giraldii Nitsch.,以根皮及茎皮入

  • 蒺藜苗

    《中药大辞典》:蒺藜苗药材名称蒺藜苗拼音Jí Lí Miáo别名蒺藜蔓(《千金翼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茎叶。化学成分详"蒺藜根"条。

  • 金不换

    药材名称金不换拼音Jīn Bú Huàn别名独脚乌桕(《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石琴薯、山乌龟(《广西中草药》),地乌龟(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地不容(《文山中草药》)。出处广

  • 南赤瓟

    药材名称南赤瓟拼音Nán Chì Páo别名野冬瓜、球子莲、地黄瓜、麻皮栝楼、野瓜蒌、乌瓜、苦瓜蒌、秦岭赤瓟、野丝瓜、丝瓜南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赤瓟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dian

  • 细穗石松

    药材名称细穗石松别名树胡须、树灵芝来源蕨类石松科细穗石松Lycopodium phlegmaria L.,以全草入药。原形态云南性味淡,凉。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跌打劳伤,风湿疼痛,高热,水

  • 野杜仲果

    药材名称野杜仲果拼音Yě Dù Zhò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和肉花卫矛Euonymus carnosus Hemsl.的果

  • 毛果珍珠茅

    药材名称毛果珍珠茅拼音Máo Guǒ Zhēn Zhū Máo英文名all-grass of Hairyfruit Razorsedge别名三面锋、可角草、割鸡刀、三稔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Ⅱ卷》。来

  • 缠竹黄

    药材名称缠竹黄别名蔓龙胆、虎牙草来源龙胆科缠竹黄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