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一支箭

一支箭

《中药大辞典》:一支箭

药材名称一支箭

拼音Yì Zhī Jiàn

别名青藤(《分类草药性》),蛇咬子(《四川中药志》)。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瓶尔小草科植物一支箭狭叶瓶尔小草等的带根全草。春、夏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泥沙,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①一支箭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0厘米。根状茎短,呈圆柱形。营养叶单一,卵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有小突尖,全缘,基部阔楔形,侧脉网状,不与中脉平行;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线形穗状,先端尖;孢子囊约30~60对,排成2列;孢子苍白色,近于平滑。

生于沟边、草地等阴湿处。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狭叶瓶尔小草

多年生小草本。高10~16厘米。根茎短而直立,簇生多数细长的肉质根。叶单生或2~3叶同自根部生出,总柄长8~13厘米,纤细。营养叶自总柄基部以上3~6厘米处生出,长2~5厘米,宽3~10毫米,倒披针形或长圆倒披针形,先端微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叶脉网状;孢子叶自营养叶的基部生出,有长柄,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呈狭线形,长2~3厘米。

生于河滩、草地阴湿处.分布东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台湾、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心脏叶瓶尔小草和钝头瓶尔小草亦同等入药。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前种营养叶宽卵形,基部心脏形,有短柄;后种营养叶广卵形,无柄。

性味苦甘,凉。

①《草木便方》:"苦。"

②《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③《陕西中草药》:"甘辛,凉,有小毒。"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治乳痈,疔疮,疥疮身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①《草木便方》:"清热毒,除风热。治肾囊种痛,疔肿恶毒,胸腹宿血,蛇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痒子,消疮毒,跌打损伤,肿毒。"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犬伤,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疥疮身痒:一支箭、蒲公英、鱼鳅串、侧耳根,炖鳝鱼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痈肿初起:一支箭、鱼胆草铧头草野烟叶,捣烂敷。(《四川中药志》)

③治乳痈:一支箭、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

④治疖疮痈肿:一支箭、熟大黄各一钱五分,对经草四钱,柴胡二钱。水煎服。

⑤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一支箭鲜品适量,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一支箭、使君子鸡内金,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一支箭

药材名称一支箭

拼音Yì Zhī Jiàn

英文名Adder's Tongue Herb,Herb of Adder Tongue,Herb of Common Adder's Tongue Fern, Herb of Pedunculate Adder's Tongue,Herb of Reticulate Adder's Tongue

别名青藤、蛇咬子、小青藤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瓶尔小草科植物尖头瓶尔小草、钝头瓶尔小草、一支箭、狭叶瓶尔小草及心脏叶瓶尔小草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 Desv.2.Ophioglossum petiolatum Hook.3.Ophioglossum thermale Kom.[O.angustatum Maxim.;O.vulgatum L.var.thermale C.Chr.]4.Ophioglossum reticulatum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带根全草,去泥土,洗净,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1.尖头瓶尔小草多年生小草本,植株高15-25cm。具短而直立的根茎和肉质簇生的粗根。叶单一;总柄纤细,长10-20cm;营养叶自总柄下部约6-10cm处生出;叶片草质,卵圆形,长3-6cm,宽2-2.8cm,近基部最宽,近圆楔形,略下延,全缘,先端圆钝或有小突尖;叶脉网状。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具长柄,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条形,长3-4cm,先端具突尖,从总柄顶端生出有8-16cm长的柄。

2.钝头瓶尔小草植株具短直立的根茎。根簇生,肉质而粗壮,呈水平横走如匍匐茎,从先端生出新植株。总叶柄长9-15cm,营养叶草质,单生,自总柄上部抽出,宽卵形,长3-5cm,宽2-3cm,先端钝圆,全缘,基部圆形并下延,无柄;网状脉明显。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长6-9cm。孢子囊穗线形,长2.5-3cm。

3.狭叶瓶尔小草植株高10-20cm。根茎短而直立。根肉质,簇生,纤细,不分枝。叶单生或2-3片同由根部分出。总叶柄纤细,长3-6cm,绿色或埋于土中的部分呈灰白色。营养叶草质,从总柄下部3-6cm处生出,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2-5cm,宽3-10mm,基部狭楔形,全缘,先端微尖或稍钝;叶脉网状。孢子叶自总柄顶端抽出,具5-7cm长的柄,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狭线形,长2-3cm,先端具小突尖,由15-28对孢子囊组成;孢子灰白色。

4.心脏叶瓶尔小草植株高15-45cm。根茎短而直立,圆柱形。根肉质而长。具总柄1-2个,长6-14cm;每总柄有营养叶1片,近圆形或宽卵形,长5-7cm,宽4.5-6cm,基部心形,边缘全缘,先端尖或钝,有柄。孢子叶自总柄上端抽出,长8-25cm。孢子囊穗狭线形,长3.5-6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尖头瓶尔小草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开阔山坡灌丛中。

2.钝头瓶尔小草生于海拔2500-3000m的山坡草丛中。

3.狭叶瓶尔小草生于山地草坡或温泉附近。

4.心脏叶瓶尔小草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密林下。

资源分布:1.尖头瓶尔小草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2.钝头瓶尔小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台湾等。

3.狭叶瓶尔小草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江苏、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4.心脏叶瓶尔小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尖头瓶尔小草全体卷缩状。根茎短。根细小,圆柱形,弯曲,黄棕色。叶2-3枚,总叶柄长10-20cm。营养叶展开后呈卵圆形,长3-6cm,宽2-2.5cm。先端钝或稍急尖,基部圆楔形或阔楔形,柄长5-10mm,两侧有狭翅,草质,表面绿黄色,叶脉网状。孢子囊穗条形,长2.5-305cm,先端尖,从总柄顶端生出,有8-15cm长的柄。质柔软,难折断。气微,味淡。

(2)钝头瓶尔小草总叶柄长9-15cm。营养叶矩圆形或广卵形,长3-5cm,宽2-3cm,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略下延,无柄,草质,叶脉网状。

(3)狭叶瓶尔小草总叶柄长3-6cm。营养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狭椭圆形,长2-5cm,宽0.3-1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无柄,草质,网脉不明显。

(4)心脏叶瓶尔小草总叶柄长4-10cm,营养叶卵形或近圆形,长5-7cm,宽4-5.5cm,先端尖或钝,边缘波状,基部心形,有短柄,草质,网脉明显。

化学成分钝头瓶尔小草根含半胱氨酸(cysteine)和鸟氨酸(ornithine)等。地上部分含丙氨酸(alanine),精氨酸(arginine),二氨基丁酸(diaminobutyr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赖氨酸(lys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狭叶瓶尔小草含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

性味苦;甘;微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痈肿疮毒;疥疮身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毒蛇咬伤;烧烫伤;瘀滞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1.治疥疮身痒:一支箭、蒲公英、鱼锹串、侧耳根,炖鳝鱼服。(《四川中药志》)2.治痈肿初起:一支箭、鱼胆草铧头草野烟叶,捣烂敷。(《四川中药志》)3.治乳痈:一支箭、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4.治疖疮痈肿:一支箭、熟大黄各一钱五分,对经草四钱,柴胡二钱。水煎服。5.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一支箭鲜品适量,捣烂外敷。6.治小儿疳积:一支箭、使君子鸡内金,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清热毒,除风热。治肾囊肿痛,疔肿恶毒,胸腹宿血,蛇毒。2.《分类草药性》:治痒子,消疮毒,跌打损伤,肿毒。3.《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犬伤,疥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茄苳

    药材名称红茄苳拼音Hónɡ Qié Dōnɡ英文名bark of Mangrove, bark of Fourpetale Mangrove别名红树皮、王梨跤出处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来源药材基源

  • 一年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年蓬药材名称一年蓬拼音Yì Nián Pénɡ别名野蒿、治疟草来源为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Per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原形态二年生本

  • 锅粑

    药材名称锅粑拼音Guō Bā别名饭焦、焦锅粑来源米饭贴锅烧成焦黄色者。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厚肠胃,助消化。饭食成积,伤寒食复(病后消化障碍,食积腹痛)。焦锅粑炒成炭,研细末,每服1~2钱,温水送服

  • 野丁香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药材名称野丁香拼音Yě Dīnɡ Xiānɡ别名历细(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花叶丁香的花蕾。5~6月采收。阴干。原形态落叶灌木,全株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

  • 金橘露

    《中药大辞典》:金橘露药材名称金橘露拼音Jīn Jú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果实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苦。"功能主治《中

  • 绣球防风果

    药材名称绣球防风果拼音Xiù Qiú Fánɡ Fēnɡ Guǒ别名绣防风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绣球防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as ciliata Benth.采收和储藏:10-11

  • 追骨风

    《中药大辞典》:追骨风药材名称追骨风拼音Zhuī Gǔ Fēnɡ别名八里花、八里麻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漏芦"条。功能主治泡酒服,治跌打

  • 榔榆皮

    《中药大辞典》:榔榆皮药材名称榔榆皮拼音Lánɡ Yú Pí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或根皮。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榔榆,又名:樠木(《左传》),

  • 六角英

    药材名称六角英来源爵床科六角英Rungia cantonensis How。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苦、淡,凉。功能主治平肝清热,消积导滞。主治小儿疳积,急性结膜炎,肝炎,感冒,喉痛,颈淋巴结结核,乳疮,

  • 相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相思子药材名称相思子拼音Xiānɡ Sī Zǐ别名相思豆、红豆、黑头小鸡、鸡母珠[台湾]、土甘草[广西]来源豆科相思子属植物相思藤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