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外治法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共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见《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即杏仁煎第一方,见杏仁煎条。
即泪堂。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中膂俞。见该条。
见《闽书》。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泛指妊娠期之咽喉疼痛。认为是由于孕妇阴虚火旺,胎气上冲所致。治宜养阴清热,如知母、黄柏、元参、麦冬、薄荷、黄芩等煎服,更应详审脉症,辨证施治。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肝热,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时尤甚。必兼多怒多惊,便难,转筋挛急,四肢困热,满闷,筋痿不能起,头痛,耳聋,……冒眩,多瘛。”治宜养肝清热为主。
即暴聋。出《肘后方》卷六。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参见附骨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