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汤

黄芪汤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黄芪、地骨皮各一两,鳖甲(醋炙黄)一枚,炙甘草半两,麦门冬一两半,桂半两。为粗末,每服五钱匕,加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水煎,食前服。治热劳,肢节酸疼,吸吸少气,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舌燥,饮食无味,悲忧惨戚,多睡少起。③《普济本事方》卷五方。黄芪(蜜炙)、熟地黄(九蒸九晒)、白芍药五味子、麦门冬各三分,茯苓一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服。治口干烦躁不思食。④《兰室秘藏·小儿门》方。黄芪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小儿慢惊风。若加白芍药尤佳。⑤《审视瑶函》卷四方。黄芪、麦门冬、茯苓、防风、人参、地骨皮、漏芦知母远志、熟地黄各等分。水煎服。治阴漏症,眼脓漏不止。

猜你喜欢

  • 顺气导痰汤

    《类证治裁》卷八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胆南星、枳实、木香、香附。水煎服。治痰痞,痰结胸满。

  • 羊水过多症

    病名,指妊娠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者,临床表现腹部迅速增大,有明显压迫症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常兼有手足面目浮肿等症。属胞中蓄水之症,即胎水肿满。多由体质素弱,脾阳不振,不能输布精微,反聚为水湿,胎

  • 与点丸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清金丸第二方,见清金丸条。

  • 手太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太阳之正。《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小肠经分出,进入腋窝,走向心脏,联系小肠。

  • 鸭脚皮

    见《岭南草药志》。为鸭脚木皮之简称,详该条。

  • 苦杖

    出《本草拾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秦承祖

    【生卒】:五世纪【介绍】:南北朝时期刘宋医学家,精通针灸及医药,医术高明,被誉为“上手”。著作甚多,计有《脉经》、《偃侧杂针灸经》、《偃侧人经》、《明堂图》、《本草》和《药方》等,均已佚。秦承祖是较早

  • 阳纲

    经穴名。代号BL4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的后支。主治脘腹胀痛,

  • 足太阴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盖以脾喜乐,病则否,上焦痞塞,故好太息而不

  • 伤食恶寒

    病证名。《证治汇补·恶寒章》:“伤食恶寒,由饮食过度,宿食内停,或食冷物所致。脉必沉滑,恶心头痛,饱闷咽酸。宜从消导,食化而寒自己。”参见恶寒、伤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