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儒门事亲》:“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详见乳汁不行条。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介绍】:见翁仲仁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学者,兼通医术。字良叔。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常收集秘方,撰有《金匮歌》一书。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口内流涎,浸渍两颐。脾之液为涎,脾开窍于口,小儿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或脾胃蕴郁湿热,上蒸于口而致。脾气虚弱者,口角流涎清稀,面白唇淡,治宜温补脾气,用益黄散或温脾
指肌肉与骨节相连部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
经穴名。代号BL17。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
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即生脉散制成的注射液,见生脉散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