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芦茎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屠道和条。
出《博济方》。为亚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针具名。指银质所制的针具。参见金针条。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世代业医,其父李亮、兄李修,均为当时名医。各详本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耳烂。《疡医大全》卷十三:“耳轮赤烂,桑、枣、槐、柳、桃嫩枝摘来煎汤,日洗三次。又方:贝母、轻粉研匀干掺。”参见月蚀疮、旋耳疮条。
见《本草纲目》。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疟疾。微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