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南越笔记》。即含羞草,详该条。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穿山甲,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多由心肝二经血热上冲所致。症见耳内流脓并带红色。治宜清肝凉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参见聤耳条。
经验方。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成都中医学院)。生地黄、地骨皮、炙龟板、牡蛎、阿胶(溶化)、焦栀子、地榆、黄芩、藕节、棕榈炭、甘草。水煎服。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如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者加麦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
即八段锦。详该条。
证名。指因酒伤所致的哮喘。属虚哮范畴。《类证治裁》卷二:“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酒哮,加柞木三钱。”参见虚哮条。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