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的异体字。参见核骨条。
病证名。指因受湿邪所致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伤湿腹痛,小便秘,大便泄,宜燥湿利水,宜胃苓汤。”参见腹痛条。
因食服鱼腥而致发哮者。类似齁喘。《医说》卷四:“因食盐鰕过多,遂得齁喘之疾。”症见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喘鸣迫急,但坐不得卧等。治宜小青龙汤、越婢汤等方,亦可酌用甜瓜蒂研末吞服,以探吐痰涎。参见齁喘条。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卢之颐条。
见潘子恒《广菌谱》。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腰阳关。见该条。
是指针刺时,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