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类证治裁》卷二方。牡蛎粉、黄丹各二两,枯矾四两。为末,外擦患处。治湿热流注,两腋汗,脚心汗。
病名。指痢疾日久不愈,状如虚劳者。《证治要诀·大小腑门》:“劳痢,因痢久不愈,耗损积血,致肠胃虚空,变生他证,或五心发热,如劳之状,宜蓣莲饮。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痢后调补,宜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
《症因脉治》卷一方。枳实、厚朴、神曲、陈皮、莱菔子、麦芽。水煎服。治外感遗尿,兼有食积者。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宿翳之呈片状,或似淡烟,或如浮云者,故称云翳。一般以翳薄而浮,色白淡嫩,未掩及瞳神者为轻,翳久色黄深厚,掩蔽瞳神者为重。详宿翳条。
病证名。属内障眼病。清·黄岩《眼科纂要》卷七:“目生金翳,内如金薄色,永不能治。”
指大、小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卷十八:“大肠者,为行道传写之腑也。号监仓掾。”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见仁端录条。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又名助阳汤。柴胡一钱二分,高良姜二钱,白葵花七朵,防风、郁李仁、干姜、甘草各一钱,陈皮、生黄芩各五分。为细末,水煎去渣,食前热服。治白带,阴户冷痛,控心而急痛,身黄皮缓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