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乳食,物出作馊酸气者是也。”临床多伴有腹痛,面色黄滞,发热,不喜饮食。治以化乳消食为主。宜胃苓丸,煨生姜煎汤研碎调服。
又称埋藏疗法。是指在穴位皮下埋留异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埋留羊肠线或药物者,又可特称为“埋线疗法”或“埋药疗法”。临床操作时,首先选择经过灭菌处理的异物,对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如施行埋线,可以外科缝皮针或
①病邪。泛指六淫或疫疠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②由于气血阻滞而产生瘀浊的一种病理性产物。《灵枢·水胀》:“癖而内著,恶气乃起。”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见《广州植物志》。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方导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见《埤雅》。即艾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