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学》。即石蟹,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菜、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叶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泉州本草》。为一枝黄花之别名。②见《杨氏经验方》。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衍义》。即滑石,详该条。
书名。3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廖氏对《脉学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但又批评原书“不以脉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遂编此书。将27脉的次序,按分部类居重予编次。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阴肾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