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胖儿草

胖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

药材名称胖儿草

拼音Pànɡ ér Cǎo

别名黑脚杆

来源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健胃,利湿,消疳。用于小儿疳积,脾虚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炖五花肉服,食肉汤喝。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胖儿草

药材名称胖儿草

拼音Pànɡ ér Cǎo

别名黑脚杆(《四川中药志》)。

出处《峨嵋药植》

来源茜草科植物尖叶假耳草全草

原形态草本,高可达20~30厘米。须根多分歧。茎圆柱形,无毛,嫩绿色,有时红蓝色。叶对生,披针形,长1~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狭呈叶柄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疏生短毛;托叶深裂,裂片细线形。聚伞花序顶生;花萼4裂,卵形或狭卵形;花冠筒状,花径约1毫米,裂片4,反卷,白色;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上;雌蕊1,柱头分叉,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数。蒴果半球形。种子扁形,中央下凹。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缓坡树林下阴湿处。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酸,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疮毒。"

②《四川中药志》:"治小儿疳疾,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胖儿草

药材名称胖儿草

拼音Pànɡ ér Cǎo

英文名Wight Anotis

别名黑脚杆

出处出自《峨嵋药植》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尖叶假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otis urophyll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拣尽杂物,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尖叶假耳草,草本,高可达20-30cm。须根多分歧。茎圆柱形,无毛,嫩绿色,有时红蓝色。叶对生,托叶深裂,裂片细线形,叶片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渐狭呈叶柄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疏生短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直径约1mm;花萼4裂,裂片卵形或狭卵形;花冠简状,白色,裂片4,反卷;雄蕊4,着生于花冠简上;雌蕊1,柱头分叉,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数。蒴果半球形,具短梗,梗平叉横展。种子扁形,中央下凹。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阴暗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性甘酸;性平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利湿解毒。。主疮毒;小儿疳积;黄疸;脾虚水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治疮毒。

2.《四川中药志》:治小儿疳疾,黄疸,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脉耳草

    药材名称脉耳草拼音Mài ěr Cǎo别名大黑节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丹、四棱草来源茜草科脉耳草Hedyotis costata Roxb.[Oldenlandia costa

  • 哉果

    药材名称哉果拼音Zāi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西藏棱子芹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spermum hookeri C.B.Clarde var.thomsonii C.B.

  • 熊油

    药材名称熊油拼音Xiónɡ Yóu别名熊脂来源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马熊Ursus pruinosus Blyth;棕

  • 钻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秆虫药材名称钻秆虫拼音Zuàn Gǎn Chónɡ别名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

  • 鄂豆根

    药材名称鄂豆根别名山豆根、豆根、黄结来源豆科鄂豆根Euchresta tubulos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利咽喉。治腹痛,腹胀。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黄桷树根疙瘩

    《中药大辞典》:黄桷树根疙瘩药材名称黄桷树根疙瘩拼音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功能主治《

  • 乌贼鱼肉

    《中药大辞典》:乌贼鱼肉药材名称乌贼鱼肉拼音Wū Zéi Yú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海螵蛸"条。

  • 藏菖蒲

    药材名称藏菖蒲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

  • 紫菜

    《中药大辞典》:紫菜药材名称紫菜拼音Zǐ Cài别名索菜(《漳浦县志》),紫英(《本草从新》),子菜(《漳州府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主要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原形态藻体为扁平

  • 石豇豆

    《中药大辞典》:石豇豆药材名称石豇豆拼音Shí Jiānɡ Dòu别名石小豆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