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寒恶阻

猜你喜欢

  • 乳卸

    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拖下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用小柴胡汤主之,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急洗去。

  • 石硫黄

    出《神农本草经》。即硫黄,详该条。

  • 激光针灸治疗仪

    现代针灸仪器名。临床常用的有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和氦氖激光治疗仪两种。参见激光针灸条。

  • 宣明论方

    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条。

  • 红血儿

    见《陕西中草药》。为鸡血七之别名,详该条。

  • 脉诀四言举要

    脉学著作。2卷。清·王道纯在宋·崔嘉彦《脉诀》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注释。原附于《本草品汇精要》之后。上卷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籍,参合王氏个人见解以另分子目的方式诠释崔氏《

  • 九空子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 刘哈喇八都鲁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河东(今山西风陵渡附近)人。本姓刘,世代为医。善骑射,尤精医术,元世祖忽必烈时,改名为哈剌八都鲁。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太医院管勾。

  • 灸血病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灸血病。位于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 牙疔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结聚而成。症见牙龈肿起如粟,色红,疼痛连及腮颊。《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止痛。可选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