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的疾患。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简称胀。《灵枢·胀论》载有五脏六腑胀病症状。《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胀病有虚实之分。其病多由七情
指纹弯向中指旁,主外感风寒类病证(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病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即鬼箭风。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鬼针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结喉。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蛋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与囟、顖通。详囟条。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下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厚而效果快的急剂。如肾阳不足,阳痿精滑之症,用附子、肉桂等峻补肾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适其至所,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