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小儿遍身黄肿而嗜茶叶等异物的病证。《幼科铁镜》:“茶黄者,小儿胃腑积有湿热,嗜食茶叶,或嗜生米,瓦砾黄土所致,遍身皆黄而肿。”治宜清胃化湿。用平胃散加茵陈蒿、栀子。一说用青矾炒黄豆,随意食之
【介绍】:明代医家。江苏盱眙人。长于儿科,著有《痘疹方论》、《痘疹集览》等书。
【介绍】:见虞洮条。
即双生。详该条。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即疳疾遍身生疮的证候。由于小儿患有疳疾,忽被风寒所搏,气血凝滞,皮肤不得疏泄而引起。治宜健脾逐风寒,内服人参败毒散,继服肥儿丸;外用蚕茧、明矾(火煅)、密陀僧、白芷研末蜜调
病名。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本病变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为无头疽的一种,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儿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麻黄、桑白皮、苏子、杏仁、白果、黄芩、半夏、甘草、款冬花。水煎服。治哮喘。
①运气术语。指气候寒冷。《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②指疾病性质变为寒性。《医宗金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多端不齐也。
书名。10卷。清·李延昰辑撰于1664年。作者鉴于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之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有关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1所述,多属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认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衡疽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