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热经纬

温热经纬

  • 温热经纬

    书名。5卷。清·王孟英撰于1852年。卷1~2选辑《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并引录前人的注文以阐明一些温热病病原、证候及治法;卷3~4采辑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研究温热病、

  • 温热经纬

    序(一)序(二)自序卷一《内经》伏气温热篇卷二仲景伏气温病篇仲景伏气热病篇仲景外感热病篇仲景湿温篇仲景疫病篇卷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卷四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病篇论疫与

猜你喜欢

  • 侠溪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 许豫和

    【生卒】:1737~?【介绍】:清代医家。字宣治,号橡村。安徽歙县人。少时弃科举,喜好医术,先后从程嘉予等名医学医,博览医书,长于儿科,尤长于痘疹,在当地闻名,人称“橡村先生”。曾专心研究痘疹多年,采

  • 凉膈攻毒饮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栀子、黄连、石膏、荆芥、紫花地丁、炒枳壳、桔梗、玄参、生地黄、炒牛蒡子、大黄、赤芍药、甘草、薄荷、木通、灯心、竹叶。水煎服。治胸前出痘,攒聚粘连。

  • 尤拙吾

    【介绍】:见尤怡条。

  • 殗(yè 叶)殜(yè 叶)

    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见《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 鹿鞭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 牛黄醒消丸

    即犀黄丸,见该条。

  • 耳衄

    病证名。指血从耳中流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耳出血,曰耳衄。”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因肝胆火旺者,常有头痛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咽干

  • 清肝凉胆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白芍药一钱半,川芎、当归各一钱,柴胡八分,栀子、牡丹皮、龙胆草各四分。水煎服。治肝血虚,胆汁少,有怒火者。

  • 五劳

    ①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②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要方》作疲劳)五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