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初起如梅李枣核,随处可生,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久则化脓成漏。宜内服斑猫散。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
指腓肠肌部分。
书名。又名《杨氏提纲》、《杨氏提纲全书》。清·杨旦升辑。刊于1728年。四卷。本书大多据《伤寒论》、《景岳全书》、《本草纲目》摘录,分门类编。卷1记述阴阳五行、四诊等;卷2~4按伤寒、妇科、儿科、外科
指用注射药物,主要为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的水针疗法。见水针疗法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肾气游风。见该条。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
【介绍】:见黄凯钧条。
炁,同气。脐带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