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州本产药材》。即蒲种壳,详该条。
即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斤,牛膝(酒浸)三两,石斛、枳壳(麸炒)、防风各四两,杏仁(去皮尖,麸炒黄,研去油)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食前温酒吞下或米汤
①见《广州植物志》。为苹之别名,②见《闽东本草》。为夜关门之别名。③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珍珠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在离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治疗脾胃病的药或泻下药可食远服。
见医学摘粹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姚澜条。
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诸病源候论·冻死候》:“人有在于途路,逢凄风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藏,致令阴气闭于内,阳气绝于外,荣卫枯涩,不复流通,故致噤绝而死。若早得救疗,血温气通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