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见《药材学》。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病证名。小儿实热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气血俱盛者,则脏腑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则黄,四肢温壮,翕然体热也。”治宜清胃泻热。用泻黄散。
证名。指由风寒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寒?伤寒初客太阳,头痛发热而恶寒者,名曰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而润等。治宜辛温解表,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
病名。指喉痹之因于酒毒者。多由痰湿之体,伤于酒毒,湿热酒毒之邪薰蒸心脾,致痰湿热毒壅塞咽喉。《焦氏喉科枕秘》:“此症上焦心脾二经之火,因酒伤而起。形如鸡卵,其色鲜红,其光如镜,壅塞喉中,发热恶寒,头痛
【介绍】:见丁泽周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论》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