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肢麻木

四肢麻木

证名。指手足自觉麻木不适感。见《寿世保元》卷五。又名手足麻木。多因四末气血不充,荣卫不通,或兼寒湿痰血凝滞经络所致。《古今医案按·麻木》:“麻木多在于手足者,以四末道远气馁,则卫行迟而难到也,故麻不兼木,必属气虚,否则风痰。凡脉浮而软或大而弱者,气虚也;脉浮而滑,按之不衰者,风痰也。若麻木兼作,则有寒湿、积痰、死血之殊,其脉有沉迟滑实与沉涩而芤之分矣。”治以补益气血为主,挟风寒者,先用桂附;兼痰湿者,用二术、二陈汤酌加羌活独活桂枝等;因瘀血者,四物汤加桃仁甘草红花等;有湿痰、瘀血相并者,宜双合汤;因气滞经络者,宜开结舒筋汤;冷风麻痹足屈不伸者,独活寄生汤;腿足麻木如火热者,三妙丸;手臂麻属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桑枝姜黄等。文献有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湿之说。参见麻木条。

猜你喜欢

  • 阴燥喉

    病名。见《喉科种福》卷四。系指因嗜酒积热所致之咽喉痛;或由阴虚于下,火炎于上,或与肠胃湿热熏蒸所致者。症见咽喉干燥不适,灼热而不欲饮,或口烧不渴,足心如烙,久则咽烂。治法:初宜清热除湿。可选用陈皮、瓜

  • 螃蟹夹

    见《四川中药志》。为枫香寄生之别名,详该条。

  • 辛頞

    病名。《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本证常见于鼻渊。参见鼻酸条。

  • 杨梅一剂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方。麻黄(蜜炙)一两,威灵仙八钱,大黄七钱,羌活、白芷、皂角刺、金银花、穿山甲(炙研)、蝉蜕各五钱,防风三钱。先以山羊肉一斤煎汤,取清汤二碗,加黄酒一碗,将药煎至一碗

  • 面热

    指面部热如火灼者。多因胃家郁热,或饮食不节,湿火上行,独燎其面所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面热者足阳明病。”治宜清泄为主。方用调胃承气汤、升麻黄连汤等。

  • 大老鸦酸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泻叶

    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简称,详该条。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

  • 小芭蕉头

    见《四川中药志》。为美人蕉根之别名,详该条。

  • 华南地丁

    见《中药志》,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