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台蘑

台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台蘑

药材名称台蘑

别名厚环粘盖牛肝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台蘑Suillus elegans (Fr.) Snell,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针叶林内,可与针叶树形成菌根。分布于吉林、山西。

性味微咸,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

注意禁忌生冷食物,孕妇小儿勿服。

备注为“舒筋散”主要原料之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台蘑

药材名称台蘑

拼音Tái Mó

别名厚环粘盖牛肝菌、雅致乳牛肝菌、长柄牛肝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厚环乳牛肝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illus grevillei (KL.) Sing.[Boletus grevillei KL.;Suillus elegans(Fr.)Sne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切去菌柄基部带泥沙部分,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4-10cm。扁半球形,表面粘滑。中央栗褐色,边缘黄色。菌肉草黄色。菌管淡黄色,直生至凹生,部分近延生,管壁肉质且较厚。菌柄柱形,不具腺点,有菌环,粘质,且较厚,菌环以上的柄部有网纹,全柄迎春黄色。孢子浅青褐色,长方形至近梭形,(8-10.4)μm×(3-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林下,与落叶松有外生菌根关系。群生或丛生。夏、秋季常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青海、新疆、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半球形或近平展,有时下凹或中央凸起,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菌肉厚,淡黄色。菌管灰黄、淡黄褐色。菌柄圆柱形,长7-10cm,直径1-2cm,中实,淡褐色;菌环较厚,深褐色,常脱落而残留环痕,菌环以下表面变化较大,常为粉粒状、毛丛点状或纤维状。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台蘑中含厚环乳牛肝菌酚(bolegreviol)等。

药理作用从台蘑中分离出的厚环乳牛肝菌酚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其对由ADP-NADPH(酶反应)和ADP-Vc(非酶反应)诱导的大鼠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反应50%抑制浓度(IC50)为1μg/ml。

性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0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蓑衣藤

    药材名称小蓑衣藤拼音Xiǎo Suō Yī Ténɡ别名小木通(《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蔓生灌木,高可达5米。茎绿色至褐色

  • 铁钉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钉菜药材名称铁钉菜来源藻类褐藻门铁钉菜Ishige okamurai Yendo,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备注(1)其药效为海人草的1.5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

  • 泡桐果

    《中药大辞典》:泡桐果药材名称泡桐果拼音Pào Tónɡ Guǒ出处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3:20~32,1972来源为玄参种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化学成分果实含桐酸、脂肪油

  • 杜香

    药材名称杜香别名喇叭茶来源杜鹃花科杜香属植物宽叶杜香Ledum palustre L. var. dilatatum Wahl.,以叶提取挥发油入药。夏秋采集,阴干。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化痰,止咳

  • 粉菝葜

    药材名称粉菝葜拼音Fěn Bá Qiā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金刚藤头来源百合科粉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以根状茎、嫩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华东、华中、华

  • 鱼蓼

    药材名称鱼蓼拼音Yú Liǎo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 叶下红

    药材名称叶下红拼音Yè Xià Hónɡ别名细黄金稍、白骨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apricus (Hand-Mazz.)H.L.Li[B

  • 列当

    《全国中草药汇编》:列当药材名称列当拼音Liè Dānɡ别名草苁蓉、独根草、兔子拐棒来源为列当科列当属植物列当Orobanche caerulescens Steph.,以全草入药。夏初采收

  • 泡桐叶

    药材名称泡桐叶拼音Pào Tónɡ Yè别名桐叶、白桐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P.tome

  • 甘露子

    药材名称甘露子拼音Gān Lù Z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牯牛草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