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再经

再经

①指太阳病不愈,传至另一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医宗金鉴》卷一:“再者,再传阳明经也。谓其邪已传经尽,热盛不衰,欲再转属阳明故也。”②指伤寒一日传一经,六日传至厥阴,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注解伤寒论》卷二:“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另说,如《伤寒论浅注·太阳篇》:“何以谓发于阳者七日愈?请言其所以愈之故。如太阳病头痛等证,至七日以上,应奇数而自愈者,以太阳之病自行其本经,已尽七日之数故也。若未愈,欲作再经者,阳明受之。宜针足阳明足三里穴以泄其邪。”参见六经病传经过经等条。

猜你喜欢

  • 赤面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颧疔。见该条。

  • 肉桂子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桂丁之别名,详桂丁条。

  • 钱恒

    【介绍】:参见钱瑛条。

  • 龟尾漏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龟尾穴下,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潮热身重……漏孔出脓极多。”治法:先用化肉膏外贴,至肉黑时以针拨开,则脓随针出,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促其脓干,内服中九丸

  • 疼舌症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生于舌之上下,缓缓发来,其舌粗硬如石结核,成脓者可治。如不结核,口舌日见短小,至二、三年后,舌忽失去,则虽有灵丹,不能治矣。此是内伤心经之症。”参见舌疳条。

  • 瞤(shùn 顺)

    又作臑。形容肌肉、皮肤、身体、眼睑等的跳动。《素问·气交变大论》:“肌肉瞤酸,善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筋惕肉瞤,此为逆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 山鸡茶

    见《陆川本草》。为九节茶之别名,详该条。

  • 火针

    ①针具。出《千金要方》,又名煨针、燔针。现代所用的火针,多用不锈钢制成,长3~4寸,体粗圆,尖锐利,柄用角质或竹、木制作。近有用钨合金丝制作者,形同毫针,略较粗长,受热散热较快,不易变形。使用时将针烧

  • 新建

    ①经外奇穴。出《新针灸学》。位与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同。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实用小儿推拿》。在颈部第2~3颈椎棘突间。捏挤至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有清咽喉、散结热等作用。用于治疗喉痛,急性喉痹,乳蛾,

  • 幽明

    太阴与少阴交尽,为阴之极,所以叫幽;太阳与少阳合明,为阳之极,所以叫明。幽明分配,成为寒暑的不同。《素问·至真要大论》:“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