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深药方
见深师方条。
见深师方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病名。《仙传外科集验方》。“附骨疽,又名白虎飞尸。”详附骨疽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见《本草便读》。为神曲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许思文条。
病名。外阴部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原因感染而发生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多发生于小阴唇内外两侧,有烧灼痛和奇痒,溃疡面有较多的脓样分泌物。局部可外用溃疡粉(生蛤粉、樟丹、冰片)、珍珠散(养殖珍珠5克,青黛5克,
病证名。见王世雄《潜斋医学丛书简效方》。指外阴溃烂。用煅牡蛎、飞滑石、煅蚌蛤、人中白、煅龙骨、冰片,共研末局部上药。参见阴蚀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生。江苏上元人。业儒兼通医,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后,在内医场斐成主持下,以民间药物治疗东王杨秀清属下军内的疫病,有效果;并曾随李俊良等医生为东王杨秀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病名。《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发于伤寒之后,表邪未尽,生喉关内肿烂,右关脉急。”治宜以清咽利膈汤加减。详烂喉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