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运三纪

五运三纪

五运三气。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肾虚耳聋

    耳聋的一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肾为足少阴之经,内藏精而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

  • 胆绝

    危重证候之一。《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胆绝,七日死……眉为之倾。”

  • 皇甫中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云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家世三代业医。他继承医业,更有发挥,参照《内经》等古典医籍,博采古方,引述宋、元迄明代名家之说,并有所变通,编成《明医指掌》一书,记

  • 金针

    眼科手术器械。用以拨治圆翳内障。其制作形式不一。①见《目科正宗》。赤金制作,长约三寸,针身长寸余,粗若鞋底针,尖端细如绣花针而圆锐滑泽,以坚细中空慈竹为柄,针根用银镶固(见图88-1)。②见《审视瑶函

  • 田鸡油

    见《中药通报》(5):205,1956。为蛤蟆油之别名,详该条。

  • 蛔虫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内犯,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引起腹中大痛,大便不通。宜用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下其死蛔与宿粪

  • 脾痈

    病名。①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而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此证由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瘀滞脾经而成。症见腹胀、咽干、小便短涩。

  • 角花头

    出《广嗣纪要·择配篇》。五不女之一。即角。详五不女条。

  • 捏挤法

    推拿手法名。以两手拇、食二指捏住一定部位后,再用力挤压,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数次,以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紫色或黑紫色为度。常用于小儿。

  • 血分瘀热

    ①瘀,指瘀积。热邪瘀积于血分。②瘀,指瘀血。因热邪深陷营血分,阻滞血络而夹瘀;或本有积瘀,久而夹热,均可致瘀热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