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法

下法

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温下、润下等,除润下药较和缓外,其余多较峻烈,年老体弱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勿用,无实结者不要轻易采用。②推拿方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对颈项强硬不能低头或腰部板滞不能俯伏者,施以被动动作或对抗性动作,使头部或腰部逐渐前屈的一类方法。③专用于小儿的一种推拿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卷二:“下法:周于蕃曰:凡小儿未能语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医者对面,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如搓揉衣服状。又将两手摩神阙,左右旋转数百次,每转三十六,愈多愈效。再煎葱姜汤加麝香少许,将两手蘸汤,于胸腹两边分推数十次至百余次,亦将分阴阳之法。然后从胸口蘸汤,推至脐下小腹肚角等处数十次。其余蘸汤由横纹推向版门,皆下法也。总之胸腹上下,或摩或揉,或推或搓等法,往来轻重缓急得宜,自然消化。切勿偏用,庶脏腑不致有反复不宁之患。即有痰滞食积在廻肠曲折之间,药力所不能到者,此则妙在运动,因之消化而解矣。”

猜你喜欢

  • 卫生家宝方

    书名,又名《卫生家宝》。6卷,另有卷首1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1~6分为内、

  • 张勇

    【介绍】:清代武官。字飞态。关中(陕西)人。根据《本草纲目》中所收载的方药,“类而聚之,群而分之”,编成《方以类聚》50卷。

  • 临产七候

    见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分娩过程的七种症候。即脐腹急痛,腰酸重坠,眼中出火,谷道挺进,室户肿满,手中指筋脉跳动,胞浆或血大来。

  • 偓佺(wòquán 握全)

    【介绍】:传说中唐尧时期药学家,常在深山采药,有时也给人治病。

  • 苏栖真

    【介绍】:见苏澄条。

  • 肺经失血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悲忧伤肺,络损动血,或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使经脉傍绝,真脏坏决而致。其症或鼻衄,或呕血。宜用麦冬饮子、大蓟饮、人参救肺汤、天冬丸、资成汤等方。参见失血条。

  • 虚寒腹痛

    病证名。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脾胃虚寒,中阳不振,寒湿停滞,气机不畅而致腹痛。症见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止,喜按喜热,得食则舒缓,面色白,形寒肢冷,纳呆便溏。治宜温养脾胃,甘缓止痛。用小建中汤加黄芪。

  • 桐油树根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

  • 育阴

    即补阴。详该条。

  • 中满者泻之于内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指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于内而胸腹胀满;泻,指疏利气机,消除积滞。谓中焦积滞、胸腹胀满者,用消导理气等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