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亦名半生、半产、失胎、伤娠、革产、损娠。指妇人怀孕三月以上,由于气血虚弱、肾虚、血热、毒药伤胎、或外伤等损伤冲任,不能摄血养胎,以致未足月而产者。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兼懂医术。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
见《本草纲目》。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兽医。撰有《治马经》三卷。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直接灸法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
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内硬,头小根大,时作痒痛。”治宜化肉膏(桑枝灰、麻梗灰、广石灰、威灵仙、川乌、草乌、野芋头、生半夏、巴豆),再以生肌散收口。相当于血栓性外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