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
【生卒】:688~763【介绍】:唐代名僧、医家。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长安元年(701年)出家,707年到长安深造。他对医学钻研,特别长于中药鉴别、炮制。743年接受日本留学僧人的邀请,决定东渡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指下部如腹部、二阴等部位;引,引导、通利;竭,祛除。指病邪在下的病证用泻法、利法等疏导,使病邪从下而出。如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之类。
见《石药尔雅》。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蛇蜕,详该条。
【介绍】:见江涵暾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