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害

针害

是指针刺时,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刺伤内脏或脑脊髓,后果就更为严重,可致气胸、内脏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予以处理。针刺时,除选择适宜而质优的针具外,对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附近的穴位,应特别注意针刺手法,避免进针过深,刺激过重,以防意外。

猜你喜欢

  • 人神

    古代针灸宜忌的一种说法。《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

  • 外感中热泻

    病证名。指内有积热,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数者热在表,宜柴葛芩连

  • 疠疡机要

    麻风病专著。3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529年。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变症、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验案以及方药分别作了介绍,特别是医案的病例较多,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现有《薛氏医案》本。

  • 天元玉册

    运气学专著。一作《天元玉策》(见《郡斋读书后志》)。30卷。唐·王冰撰。《古今医统》称此书:“元诰《内经》之意,益之以五运六气之变。”已佚。

  • 枕骨的简称。《素问·骨空论》:“头横骨为枕。”

  • 蜈蚣中毒

    病名。因被蜈蚣螫咬中毒。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一。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

  • 欧阳植

    【介绍】:明代医生。字叔坚。景陵(今湖北天门)人。学儒,旁通医术,著有《救急疗贫易简奇方》1卷。

  • 痘不灌浆

    痘疮由小小血泡,起胀渐大,变成水泡形,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灌浆时,根、窠要红润,脓浆要饱满,色如黄蜡,二便正常,饮食不减者为佳兆。痘不灌浆,明·徐春甫《痘疹泄秘》谓有二因:“一则气血不足;一则热

  • 荷花丁香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暴马子之别名,详该条。

  • 胆风毒气

    证名。指风毒之气入胆而昏困多睡之症。《圣济总录》:“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困多睡,酸枣仁汤方。酸枣仁研,生用一两,腊茶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二两。右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