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肯堂条。
即放痧法。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齿脉:起于次指与大指上,出臂上廉,入肘中,乘臑,〔穿〕颊,入齿中,夹(挟)鼻。是〔动〕则病:齿痛,朏()种(肿)。是齿脉主治其所产病:齿痛,朏()肿,目黄,口干
见《本草纲目》。为小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桐油,详该条。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阴痒。详该条。
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见《分类草药性》。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