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治
即正治。详该条。
即正治。详该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病名。指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等症。见《儒门事亲》卷五:“牙疳者,龋也。龋者,牙断腐烂也。”又据发病情况分为:风热牙疳、青腿牙疳、走马牙疳三种。其中以风热牙疳较为多见;青腿牙疳因其下肢兼见青色
见《本草纲目》卷四。因产妇血气旺盛,乳房作胀,又无儿食乳而须回乳者,以炒麦芽100克水煎频服。参见断乳条。
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漩浊》。因肾气虚寒,膀胱虚冷,元气不固所致。症见小便浑浊,遗精阳萎,腰膝痠软,精神困倦,耳鸣目花,面色黧黑等。治宜温肾固涩。选用秘精丸、固精丸、小菟丝子丸、附桂八味丸等方。腹
证名。为疠风兼证。见《杂病准绳》卷五。由气虚而引起的,宜用四君子汤加升麻、当归;因元气下陷而引起的,服补中益气汤;肾虚者用六味地黄丸。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由肾虚不能约制胞络,以致冲任不固,而成崩漏下血不止,兼见腰膝痠软,疲倦乏力等。宜补肾固冲。方用固冲汤加鹿角胶。
指色泽浮薄明亮。《灵枢·五色》:“薄泽为风。”张景岳注:“风病在阳,皮毛受之,故色薄而泽。”
见清·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即正产。详该条。
病名。又名肺风。《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上红肿……亦有不饮酒而色赤者,名肺风疮,由血热郁肺不散也。宜清肺饮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黄芩、黄柏。”参见肺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