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贲豚、奔豚气。《难经》列为丘积之一,属肾之积。症见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或有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多由肾脏阴寒之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之血色赤,淋沥不断。参见经漏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独脚乌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出《灵枢·癫狂》。多因七情过度,五志化火,痰蒙心窍或因热盛邪入心包所致。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
见修事指南条。
【介绍】:见张汝霖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带下证型之一。多因肝郁久而化热,犯脾聚湿,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粘稠味臭,胸乳胀闷不舒,精神抑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尿色黄等。治宜泻肝清热,利湿
少商、商阳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