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详酒剂条。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寒其邪抑遏而致壮热搐搦的证候,详搐条。
又称气阴两伤。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①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
证名。指饮酒后身体发冷颤抖。《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参见战栗、振寒条。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病证名。指妇女产后而患眼疾者。《证治准绳·杂病》:“产后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不盛则目中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证见两眼干涩,视物昏渺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走黄。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龙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