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唐黉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循经考穴编》作商盖。即督俞。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病证名。即浊病。因浊病有赤浊、白浊之不同,故又称赤白浊或二浊。赤白浊在古代文献中有指小便浑浊者(如《丹溪心法·赤白浊》),后人名为便浊、溺浊、尿浊;有指阴茎口流浊物而小便不浑浊者(如《证治准绳·赤白浊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喉科著作。2卷(又有1卷本及4卷本)。清·郑梅涧约撰于清乾隆年间,后其子郑瀚加以补充,于1838年始由冯相棻刊行。上卷首列“咽喉说”等八篇咽喉病总论,并分别论述了36种喉风的名称(其中包括咽、喉、口、
运气术语。又名五运三纪。五运之气的太过、不及、平气等三种变化的合称。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沙通痧。详痧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见皮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