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嗌,亦作咽(《甲乙经》)。咽部的脉络。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入阴经等。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产难。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多因气滞、气虚、血滞等原因所致。杨子建《十产论》中伤产、催产、冻产、横产、倒产等均属难产范围。
即皮肤。《灵枢·九针论》:“皮者,肺之合也。”参见皮毛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秋季的正常脉象。毛,轻微而浮之象,秋季阳气开始收,脉象搏动相应地减弱而稍浮。参毛脉条。
舌质红而有裂纹。为里热内迫,肺胃阴伤,宜甘寒泻火,育阴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