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功法。意念随呼吸上下的一种静功功法。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编订,见于《寿世保元》。其功法:每日子、午、卯、酉时,于静室中,厚褥铺于榻上,盘脚趺坐,瞑目不视,以绵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
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指有头疽生于玉枕或风池穴处者。由热毒上壅所致,忌灸。余证治同有头疽,参见该条。
①尺脉与寸脉。《灵枢·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②寸口脉。《难经·二难》:“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指对针刺特别敏感的人。这种人接受针刺或电针时,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感传现象或皮肤反应,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以上出现全经传导,其余的感传也通过肘膝关节以上,即称经络敏感人。通过大量普查,各地陆续发现这类敏感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4卷。唐·肖炳撰。据《补注神农本草》称此书“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阅。”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证类本草》等书中。
书名。又名《集验良方》。6卷。清·年希尧辑。刊于1724年。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分为养生、急治、中风、预防中风、伤寒、感冒等50余类。除辑录验方外,其中养生、伤寒、感冒、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又有
产后三冲之一。见《陈素庵妇科补解》。指分娩后由于恶露,瘀血不下,或下而不畅所致。临床以神志错乱,颠狂等为主要特征。《张氏医通》卷十一:“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踰墙上屋,口咬拳打,山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6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参酌张景岳《类经》中的注释和各家学说重予撰注而成。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各类,共14篇
①一般指膀胱有实热病邪的病证。如膀胱湿热。见该条。②指膀胱经的证候。《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俛仰是也。名曰膀胱实热也。”“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