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胀

虚胀

胀病之一。见《医宗必读·水肿胀满》。有气虚血虚之分。《张氏医通·腹满》:“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坚,或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益甚。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宜四君子去白术木香泽泻当归、芍药,以固其气中之血。有血虚不能敛气,气散作胀,必其人烦热便躁,小便黄数,其脉浮数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气。”《景岳全书·杂证谟》:“治胀当辨虚实。……第凡病肿胀者,最多虚证。若在中年之后,及素多劳伤,或大便溏滑,或脉息弦虚,或声色憔悴,或因病后,或因攻击太过而反致胀满等证,则皆虚损之易见者也。诸如此类。使非培补元气,速救根本,若虚在脾肺者,宜四君子汤归脾汤之类主之。若脾虚兼寒者、宜理中汤温胃饮五君子煎。若脾虚兼痰者、宜六君子汤。若肾虚兼痰者,宜金水六君煎。若虚在肝肾者,宜六味地黄汤。若肾虚兼寒者,宜理阴煎,或八味地黄丸,甚者加减《金匮》肾气汤主之。”参见胀病条。

猜你喜欢

  • 百日咳

    病名。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俗称天哮呛、鹭鹚咳、鸡咳。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医学正传》:“咳嗽俗名呛,连咳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痉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

  • 崔禹锡

    【介绍】:隋代医家。撰《崔氏食经》4卷。《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多引用。

  • 气虚

    气的虚衰不足。统指脏腑正气虚弱。《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

  • 白陷鱼鳞

    眼科病证。指黑睛之白翳形如鱼鳞者。《银海精微》:“白陷鱼鳞者,肝肺二经积热,充壅攻上,致黑睛遂生白翳,如鱼鳞铺砌之状,或入(应为“如”)枣花,中有白陷,发歇不时,或发或聚,疼痛泪出。”即花翳白陷。详该

  • 飞蛾叶

    见《草药手册》。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 钱愈庵

    【介绍】:见钱原濬条。

  • 喜怒

    ①病证名。指容易发怒。出《灵枢·杂病》。即善怒,详该条。②喜与怒的合称。《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藏。”

  • 黄竹斋

    【生卒】:1886~1960【介绍】:现代医家。名维翰。陕西西安人。擅长针灸,其手法以强刺激为主,具有一定特点。治病常针药并用。对仲景学说有一定研究,曾编撰《伤寒论集注》、《金匮要略方论集注》等。另有

  • 称筋散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 气极

    六极之一。指气虚重症。多因脏气不足,正虚邪袭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偏虚者,症见短气不能言,入晚甚,乏力,皮毛焦。治宜益气。可用诃黎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