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骨折的合称。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自我推拿方法。出《养性书》。城郭即耳廓。用手摩揉耳轮。可防治耳病。《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养性书》: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痘疹五陷证之一种。《痘疹精详》:“血陷之证,与紫陷相似,须要详辨。血陷透顶通红,不带紫色。紫陷属血热必气粗,身热,口渴,烦躁,治宜凉血为主;血陷属气虚,气弱不能统血,故血僭居气位,痘也红而陷也,见症必
证名。指不能仰天平卧,又称不能正偃。多因肺气壅盛或胃中不和,逆气迫肺所致。《素问·病能论》:“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然壅,害于言,……口干
民族医方书。于庆祥著。载方剂277个。按主治功能分为赫依气、希日内热、巴达干病、热病、瘟疫等21类。并介绍了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198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病证名。指妊娠后头痛时痛时止,常突然触发。多因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所致。《萧山竹林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头风痛,不可服药,恐伤其胎,宜用雄黄散(细辛、藁本、川芎、麝香、雄黄、川乌)吹入鼻内少许,
病证名。即初生不啼。《济阴纲目·保婴经验方》:“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详闷气生条。
病名。俗称搅肠痧、斑痧、乌痧胀。指突然腹中绞痛,吐泻不得的疾患。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诸病源候论·干霍乱候》:“干霍乱者,是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
《外科正宗》卷一方。原名真君妙贴散。硫黄末十斤,荞麦面、白面各五斤。以清水微拌,干湿得宜,作成薄片,单纸包裹,风中阴干,用时再研细,清水调敷患处;皮破血流湿烂者,麻油调敷;天泡、火丹、酒刺,以靛汁调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