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①即呕吐。指胃内之物上涌而出,有声有物。《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有声,名曰呕。”详呕吐条。②食入即吐出,称为呕。《医宗必读·呕吐哕》:“后世更为分别,食刹则吐谓之呕。刹
脉搏只现于寸部,关、尺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红花汤,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自消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①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病证名。见《女科备要》。即经水不止,身发肿满。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