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诀汇辨

脉诀汇辨

书名。10卷。清·李延昰辑撰于1664年。作者鉴于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之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有关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1所述,多属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认为脉诊须掌握六个要点:即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熟悉兼至之脉,察定平常本脉,准随时令变脉,确认真脏绝脉;卷2~6以崔嘉彦“四言脉诀”为基本内容,予以增删;并采撷古典医著及名家学说,诠释脉理;卷7阐述望、闻、切三诊,以示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卷8以运气联系脉法;卷9选录李中梓医案若干条,以脉参证,体现脉诊在临床诊治方面的灵活应用;卷10为经络脏象,摘选有关诊法的纲领,并附脉案图式。全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内容详备,但个人发挥的见解不多,卷8运气一部分有不少机械的观点。本书于1963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据康熙刻本予以校订排印。

猜你喜欢

  • 正宫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宫代表土运,土运平气之年,无太过与不及,称为正宫。

  • 磁穴疗法

    见穴位磁疗法条。

  • 太医院宣使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 白蒂梅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 胁痛里急

    证名。指胁肋部疼痛,拘急不舒。多由受寒血虚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尤在泾注:“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

  • 万病紫菀丸

    《医垒元戎》方。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柴胡,厚朴(姜制)一两,炒桔梗、茯苓(去皮)、皂角(去皮弦子,炙)、桂枝、炮姜、黄连、炮川乌(去皮)各八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

  • 舌根痈

    病名。多由时病热毒不清引起。《重楼玉钥续编》:“舌根生痈,红而且肿。”甚至连喉肿痛。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可选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 兑冲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 三丫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 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苦,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①治感冒高热,

  • 无系居士

    【介绍】:见常效先条。